力拓开始在其Pilpara铁矿使用无人驾驶自动卡车运载铁矿石,神奇的是,控制这些卡车工作的工作人员在1200公里之外的珀斯。
力拓至今有69辆无人驾驶卡车,全年无休的工作,每台卡车可以比人工节省500个工作小时。按照每个小时人工80澳元(折合370元人民币),每台车每年可节省18万人民币。另外,澳大利亚的卡车司机平均工资是15万澳元(折合70万人民币)。(有没有想去澳大利亚当卡车司机的冲动???)
该举措带来的好处是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安全事故。据说,力拓下一步将使用无人驾驶运矿火车和钻机。。。。
新闻二: 山特维克钻机遥控手机APP
近期山特维克公司邀请用户一起测试Dino DC400Ri最新配备的的手机APP,该APP可以装在任何一个Android手机上,可放置于遥控器上,帮助操作手无需靠近设备,就能实时看到机器的所有工作参数,进行相应的调整。
给用户带来的好处:
- 安全: 在更为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远程控制,减少钻孔过程中的飞石和粉尘对钻机手的身体危害,以及钻孔平台坍塌对钻机手的潜在威胁。
- 效率: 不用盯着机器边上,意味着钻机手可以在控制钻孔的同时,帮忙布孔,检查孔位等等
- 经济: 不需要升级遥控设备,只需要装一个APP,用任意的Android设备都可以实现该功能。
新闻三: 阿特拉斯科普柯Benchremote钻机遥控系统
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近期推出Benchremote钻机遥控系统,主要配备在SmartROC D65这款机器上,如下图的一个控制平台可以放置于面包车、集装箱里或者拖车上,在远离设备水平距离100米内,垂直距离30米内的空间内,进行远程控制,最多可以同时控制三台钻机。
同样来看看好处:
- 安全: 喝着咖啡,坐在面包车里,看着显示屏,动动摇杆,就能钻孔了。
- 人工成本低:一个人控制三台机器,加上SmartROC自动钻孔和换杆功能,操作手只需要完成遥控设备行走,钻孔定位即可。据说从程序设置上,最多可以同时控制十台钻机。
好了,看到这里,接下来是畅想或者说是异想天开环节。从露天采场的几个工序着手:
勘探:
无人机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,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庭。目前无人机勘探已经部分应用于矿山,但是仍有其局限。
主要有几个方面:
- 续航能力
- 抵抗恶劣天气能力
- 精度
钻孔:
目前的遥控仅限于近场wifi的遥控,如上面的山特维克和阿特拉斯科普柯的新产品。相信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,完全可以实现远程遥控。
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呢?笔者认为原因有二:
第一,钻孔在整个采矿环节中,成本低于15%,不如运输环节接近40%的成本,所以用户的痛感没有那么强,解决主要的矛盾先,比如力拓,第一步先实现矿车无人驾驶,后续才会考虑其他的环节。没有需求,厂家的动力自然不强。
第二,前沿科技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,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必能收获最大。在目前采矿业萧条的环境下,各厂家也不会花大力气投入。
相信下一个矿业高潮来临时,远程遥控钻孔肯定可以实现。脑洞大开一下,将来的控制室会不会NASA(美国国家宇航局)的控制室一样。
爆破:
布孔装药目前还是需要人工,因为工序和复杂程度较高,同时该环节的人工成本并不高,不用天天工作,可以几天布一次孔。
小编觉得,爆破环节将是所有采矿环节中最后一步实现智能化的。
装载运输:
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装载运输。无人驾驶装载LHD已经应用在某些地下矿山中了,地下矿山的行走轨迹相对简单,巷道也容易布置传感器。
露天相对复杂,成本相对来说也较低,现阶段的安全性还不错,所以暂时还没有迫切升级的需要。
无人运输方面,如果将来需要广泛应用于大型矿山,取决于人工成本是否足够高,还有无人驾驶科技的成本(传感器技术,视频识别技术,高精度通讯,远程控制室,人员培训等)是否可以大大降低。
其他- 3D打印:
3D打印将来应用到采矿业最实际的用途就是零备件的打印,设备使用者配备一台打印终端,设备厂家远程输入图纸参数,即可打印出零备件,用于机械设备的零备件更换。目前3D打印在金属上的应用还很局限,技术还不成熟,成本还很高。
当然,以上的这些猜想都是仅限于采矿流程还是和现在一样,说不定某天,会出现颠覆性的技术,直接打破整个流程,以更高效率和经济的方式获取矿物。让我们拭目以待吧!
最后送上一篇未来外星采矿机器人的小短片,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,来年露天钻机公众号会奉上更精彩的文章,以飨读者。